阅读历史 |

第665章 报名驾照 偶遇老乡宋子昌(1 / 2)

加入书签

礼拜六上午,梓彤上班,我起来后到民乐村的几家驾校挨个的上门询问一下,这时候才发现,这民乐村周围竟然有四五家驾校呢,看来这一片需求旺盛啊,不然怎么会分布的这么密集呢。我仔细的比较了一番,发现大同小异,特别是价钱,都是差不多的,上下只有一两百块钱的差距,那选择哪一家肯定就是看对方的服务态度和时间的安排了。

最终我选中了一家名叫新世纪的驾校,这是两口子在民乐村设的点,总公司在南山,男的姓李,是东北人,女的姓方,是湖北人。一个人的学费是3200,全包了,不过如果你要是考试不通过,需要补考的话,那所需交付的补考费用就要自己出了,不过他不会多收一块钱的,人家车管所收你多少,他就收你多少,科目二和科目三的学时都是40个小时。

既然定了,那就事不宜迟,下午梓彤回来后,我们准备好了资料,然后过去把钱交了,李教练发了一本书,让我们自己回去背背,说,这理论考试啊,其实也没有什么招,就是靠你们自己,多看,多记,这考试的题目都在这里,就是从这里面抽,什么时候你们觉得搞熟了,有把握了,就提前告诉我,我安排你们去考试,也可以提前几天到我这里的电脑来试试......

既然考试是电脑考试,那我们干脆直接就在电脑上练习得了呗,从教练那里要了他们驾校的网址,礼拜天,我们跑龙华邮局申请了一部固定电话,然后又拉了一条移动宽带,这样电脑就可以联网了,我们也就可以在家里自己练习了。

从邮局回来的时候,刚进小区大门,正好接到了一个老家同学的电话,梓彤便提着东西先上楼去了。这个同学也想来深圳,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我的电话,想问问我这边的情况,我给他介绍了一番,然后又问了问他的情况,最后给提了一下建议,他说要考虑考虑。我当然说行了,你如果要来的话,就联络我。

挂了电话,我上到二楼刚一抬头,就看到在二楼半三楼的这个楼梯有一个人正盯着我看呢。

他四十多岁,瘦小干枯,黝黑,头很大,上身穿着一件蓝色T恤,下身穿着一件蓝色西裤,手里夹着支烟,我想这肯定是本楼的邻居啊,出于礼貌,便打了声招呼。

他用一口半山东半普通话问我道,兄弟,你是山东的吧?

我一愣,答道,是的,我是台儿庄的(其实我并没有说谎,我们家离着台儿庄确实只有几里路而已),老哥,您也是山东的?

是啊,是啊,我老家是LY兰陵的,后来全家搬到了滨州。

呵呵,是嘛,那咱可真是正儿八经的老乡啊。

是啊,老乡,我姓宋,你是201的?

是的,我姓唐,宋老哥,您也住这里?平时没怎么见到过您啊?

呵呵呵,我是302的,不住这里,我这不准备把房子出租嘛,房客要求配家具,我正准备去家具市场买了几件家具,准备捯饬捯饬呢。

奥,宋老哥,您这带家具能租多少钱?

关外租不上价钱,才800块钱一个月,不包水电,物业费。

奥,那还可以啊。

是啊,算球了,我也就当作供房了。

宋老哥,那您不住这里,请问住哪里啊?

我住在下沙,我在下沙菜市场管理处上班。

奥,那还是事业单位吧?

呵呵呵,是的,是的,不过就是个职员,我也就是混口饭吃......

远在异乡为异客,乡音无改入耳亲啊,能遇见老乡当然是件很幸福的事,仅凭着彼此的方言就足够慰藉那颗思乡的心了,一起聊起家乡的事和物,都是那么的熟悉,悦耳,亲切,慢慢的,几乎每个月初都能看到老宋开着他小吉利来收房租,时间一久,本来对陌生人还存着的那点戒备之心,也就渐渐的烟消云散了。

这老宋啊是1965年生人,本姓王,排行老三,在老家上完高中没有考上大学,没有办法,也就只有去务农了,在80年代风云激变的大环境下,青春的躁动让他坐卧不安,1983年一封来自海南文昌的电报让他看到了希望。什么电报呢?电报是谁发来的呢?

原来这封电报是他父亲姑姑家的表哥,也就是他表叔发来的,他的这位表叔是华东野战军的南下干部,可是一直没有孩子,忽然想起了家里老表家的几个儿子,便打起了老三的主意,说希望能把老三过继给他,如果愿意的话,就去海南找他。

这个时候的王小三正走投无路呢,当然是愿意去了,可是他父亲却死活不愿意,自己亲手养大的儿子怎么能白白的便宜了别人啊,没有办法,在一个夜晚,王小三逃离了家,直奔火车站,辗转到了文昌。他表叔是文昌县的副书记,看到了王小三来了,很是高兴,一个电话就在县公安局为他改名宋子昌,上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